罗安宪:李栗谷与罗整庵理气论比较研究(4)

来源: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与罗整庵不同,李栗谷没有忘记强调理的突出地位,没有忘记强调理的主宰性,理的主导性。因为不忘记理的主导性,栗谷也就守住了儒家的根本,守住了

与罗整庵不同,李栗谷没有忘记强调理的突出地位,没有忘记强调理的主宰性,理的主导性。因为不忘记理的主导性,栗谷也就守住了儒家的根本,守住了儒家道统的根本。

二、理一分殊与理通气局

理气之不即不离是一方面,理气之散布流行是另一方面。罗整庵以“理一分殊”来看待理气之流行,李栗谷以“理通气局”来看待理气之流行。

“理一分殊”,程子、朱子已有明论。程伊川曰:“天下之理一也,涂虽殊而其归则同,虑虽百而其致则一。虽物有万殊,事有万变,统之以一,则无能违也。”(《周易程氏传》卷三)朱子曰:“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源,但所居之位不同,则其理之用不一。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朱子语类》卷十八)

然“理一分殊”之论,在程朱那里旨在于表明一理与万理之关系,而在罗整庵这里,则是用其来解说理气之流行。整庵不如得意地曰:

愚尝寤寐以求之,沉潜以体之,积以岁年,一旦恍然,似有以洞见其本末者。窃以性命之妙,无出“理一分殊”四字,简而尽,约而无不通,初不假于牵合安排,自确乎其不可易也。盖人物之生,受气之初,其理惟一,成形之后,其分则殊。其分之殊,莫非自然之理,其理之一,常在分殊之中。此所以为性命之妙也。……圣人复起,其必有取于吾言矣。”(《困知记》卷上)

程朱讲“理一分殊”,是讲理的统一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万事万物皆有一理,万事万物之理皆源于“太极”,太极即是万理之总名。因为“理皆同出一源”,所以万理可以“统之以一”,天下之理一也。因为天下之理一也,故万物之发用,不过“一理之流行”也。程朱之理,突出其某物之为某物之根本,故其“理”亦谓之“天理”,此即一物之所以为一物之生命与灵魂。

而整庵之所谓“理”,则无非于某物之具体面相。“理一”,亦即物类之所谓共相,“分殊”,亦即物类之所谓殊相。“人物之生,受气之初,其理惟一”,人物之生也,皆有受气,此则所谓“理一”;“成形之后,其分则殊”,成形之后之不同,非理之不同,而乃气之不同也。所以,“理一”虽然还是“理”,而“分殊”则非“理”之分殊,而为“气”之分殊,亦即气之不同也。

盈天地之间者惟万物,人固万物中一物尔。“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人犹物也,我犹人也,其理容有二哉?然形质既具,则其分不能不殊。分殊,故各私其身;理一,故皆备于我。夫人心虚灵之体,本无不该,惟其蔽于有我之私,是以明于近而暗于远,见其小而遗其大。凡其所遗所暗,皆不诚之本也。(《困知记》卷上)

“人犹物也,我犹人也”,此则所谓“理”之一也;“形质既具,则其分不能不殊”,此则所谓“分”之殊也。其分之所以殊者,非由“理”之不一,而由形质之不同也。

整庵不仅以“理一分殊”说明物之共相与殊相,甚至以为万物之所谓理,其实即是“理一分殊”这样一个道理。

“理一分殊”四字,本程子论《西铭》之言,其言至简,而推之天下之理,无所不尽。在天固然,在人亦然,在物亦然;在一身则然,在一家亦然,在天下亦然;在一岁则然,在一日亦然,在万古亦然。(《困知记》卷上)

天下之理者何也,“理一分殊”是也。整庵取消了程朱理学之理的超越性、自足性、神圣性的品格,而将其归之于一个普遍的道理。这一道理无论有多大的普遍性,亦不具有自足而超越的性质,更不具有神圣的性质。理一旦缺乏自足性、超越性、神圣性,理作为理之根本也就不复存在了。

与罗整庵之对于“理一分殊”之自家体贴相似,李栗谷于理气之流行发用,亦有一个自家体贴。这一自家体贴就是所谓的“理通气局”。

“理通气局”四字,自谓见得,而又恐珥读书不多,先有此等言而未之见也。[16]

何谓“理通气局”?栗谷解释说:

理气元不相离,似是一物,而其所以异者,理无形也,气有形也;理无为也,气有为也。无形无为而为有形有为之主者,理也。有形有为而为无形无为之器者,气也。理无形而气有形,故理通而气局,理无为而气有为,故气发而理乘。[17]

理无形亦无为,故无有局限。因其无形无为,方才无有局限。无局限,故“通”。气有形亦有为,因其有形有为,故有局限。有局限,故谓之“局”。此如庄子所谓“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庄子·齐物论》)有亏故然是亏,有成亦是亏。成于此则亏于彼,成于彼则亏于此。故“有成与亏”,必有亏;“无成与亏”,则无亏。理无形无为,故无局而通。

文章来源:《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网址: http://www.whcxbjyj.cn/zonghexinwen/2021/0301/674.html



上一篇:“中国传统医学比较研究系列”又一力作亮相,
下一篇:“疫情防控与国家治理比较研究”国际研讨会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投稿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编辑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版面费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论文发表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