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执着于硬核科技的上海——兼论硬核科技创新(5)

来源: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因为上海的执着,中国人继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之后,又一次就全球重大医药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上海张江的绿谷制药,推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老年

因为上海的执着,中国人继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之后,又一次就全球重大医药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上海张江的绿谷制药,推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的国产新药甘露特钠胶囊。过去20年,全球各大制药公司已经在这个领域累计投入千亿美元,可用于治疗的药物只有5款,320多个进入临床的药物都失败了。绿谷制药联合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提出全新的治疗方式,取得十年来全球该领域最振奋人心的临床结果。2019年新药有条件获批上市。这在以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以至于至今还有人对其药物学作用机理表示质疑。

不只是绿谷的甘露特钠,还有很多。在张江,诞生了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PD-1抑制剂,诞生了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抗肿瘤新药,诞生了全球首个获批的适用于所有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的PARP抑制剂,等等。这里不打算用这些拗口的名词来干扰读者视线。经过20多年发展,上海张江已经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首屈一指的高地,我国1/3的研发机构来自张江,1/3的一类创新药来自张江,1/3的医药研发人才在张江。这三个1/3是上海生物医药硬核科技实力的生动写照。

06

17世纪,赢得独立后的荷兰曾经强盛一时。美国《独立宣言》起草委员会成员、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曾经任大陆会议驻荷兰全权代表,他密切观察这个国家,写道:“这个国家的处境的确十分可悲,它沉迷于安乐,热衷于追求利润”。商人在贸易中赚了极为可观的利润,但人民精神日渐萎靡,国家实力日渐消退,直到1795年荷兰被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占领。

历史多次证明,从“站起来”到“富起来”,需要人们赚钱致富的热情。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需要的就不只是人们赚钱致富的热情。

当今时代,缺乏远见的庸人们追逐着热点和时髦,他们沉迷于当下,看不见离他们一丈远的前方,他们沉迷于产值、利润、市值,他们看不透本质、抓不住重点。美国那些市值排在前列的公司——苹果、谷歌、脸书、微软,是他们膜拜的对象,但他们却不去分析那些市值远不如头部企业的陶氏杜邦、3M、艾默生电气、德州仪器等基座企业。阿斯麦尔年营业额不过百亿欧元级,美国应用材料年销售额不过百亿美元级,但这些企业无疑是支撑头部企业、构成整体硬实力的基石。当下之中国,真正缺乏的就是这些具有强大技术实力的基座企业。

事实的真相是,根本不是“上海错失了互联网发展的机遇”,而是“上海通过对硬核科技的坚持,为周边城市和其他地区的顺利发展挺起了脊梁”。或许,为其他地区发展赋能,才是上海这座城市之于全国的真正意义和独特价值。

当然,在硬核科技创新领域,上海并不是就做得很完美了。笔者看来,上海至少在两个方面做得不够。

第一,上海忽视了进化的力量。上海坚持硬核科技创新,坚持项目选择的高起点、高标准。按照上海的眼光,若是华为当初选择上海,估计上海也看不上,因为创业之初的华为也就是程控交换机的简单组装。华为、迈瑞医疗等民营企业,走出了一条从低端向高端切入、从边缘向中心进军的演进之路,这就是进化的力量。显然,上海没有看到进化的前景和可能性,造成民营科技企业的发育滞后,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短视。

第二,上海忽视了终端的力量。上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很多是中间产品、中间服务,缺乏叫得响的终端产品和终端服务。而终端往往意味着整合力,意味着定义权,意味着集成性。在许多传统消费品牌谢幕后,上海一直没有培育出能够承载硬核科技的终端品牌,这不能不是一种遗憾。希望上海的主政者看到这两点,未来能够很好地补上这两块短板。

今天的上海,正在更多的硬核科技领域书写着她的雄心壮志。依托大科学装置,上海致力于成为全球光子科学中心。主攻脑和类脑科学,上海致力于为人工智能提供基于神经网络的基础算法、打造类脑光子芯片。瞄准未来药物研发,上海致力于实现高通量筛选、高通量微型生物反应器突破。着眼夯实高端制造基础,上海致力于突破飞秒级激光制造加工技术。上海不仅试图打破境外垄断、破解“卡脖子”瓶颈,还努力在若干战略前沿领域实现从并跑到领跑的超越。

07

在2021年致股东的信中,拼多多原董事长黄峥讲了他的新方向,他写到:

“这种传统的以规模和效率为主要导向的竞争是有其不可避免的问题的。要改变就必须在更底层、根本的问题上采取行动,要在核心科技和其基础理论上寻找答案”。

文章来源:《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网址: http://www.whcxbjyj.cn/zonghexinwen/2021/0824/1446.html



上一篇:叶伟巍:基础研究是原始创新的源动力
下一篇:铜陵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投稿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编辑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版面费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论文发表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