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师范大学:创新培养国际化双语教学师资力

来源: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国际化和国际教育本土化的深入,各学校对学科双语教师的需求日益迫切。谁来培养基础教育阶段的专业双语教师?长春师范大学校长刘春明表示,师范院校作为师范

近年来,随着教育国际化和国际教育本土化的深入,各学校对学科双语教师的需求日益迫切。谁来培养基础教育阶段的专业双语教师?长春师范大学校长刘春明表示,师范院校作为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服务的主体,要以行业需求和就业需求为导向,做好培训与就业的衔接。

据刘春明介绍,自2003年以来,长春师范大学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具备英语基础教育能力的学科,以及IGCSE和A-level课程。连续18年。 AP等国际课程的国际化、专业化、实践化、创新的双语教师在如何培养双语教师方面取得了诸多创新成果,形成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长春师范大学国际师范学院的前身是2002年成立的双语教学与培训中心,2010年更名为双语教育研究院。学校为期四年的双语教师系统培训。刘春明说,目前学校开设的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基础教育等专业的“优秀国际师资班”均隶属于国际教育与教育学院,并设有双语课程。以及教学理论硕士课程。具有硕士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资格。学院现有教师30人,其中15%具有博士学位,85%具有硕士学位,30%以上具有海外学习或访问经验。在横向层面,2013年牵头成立中国双语教师网络联盟,2016年牵头成立长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委员会,2017年牵头成立国际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确保校内外协同创新,大中小童协同创新,职前职后协同创新,培养优秀的国际双语教师。

开创“语言(英语)+内容(学科专业)+实践+文化”的培养模式,形成复合型教师培养的核心特色。

刘春明介绍,由于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对教师的英语水平、学科专业知识、教学实践能力、文化意识等提出了高要求、高标准。因此,长春师范大学通过理论研究、比较研究、调查研究等对双语教师的性质进行了界定:语言是前提和基础。即能够熟练地使用英语教授学科专业知识,能够承担语言教师的职责和职能。内容是本质和核心。双语教师本质上仍然是学科专业教师,学科能力是教学的核心素质。实践是关键和重点。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出高要求、高标准。文化是精髓和灵魂。双语教学不仅限于语言习得、知识传递和能力培养,还包含文化的传承、交流、理解和创造。

"在此基础上,我们从语言、内容、实践、文化四个维度打造了四维立体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了涵盖几乎所有学科的多学科双语教师以及小学、中学和国际学校的课程。培养体系。”刘春明说。

夯实专业学习基础。国际师范学院与相关学院共同制定实施“优秀国际教师班”人才培养计划,严格按照教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各相关学院为“优秀国际教师班”选拔骨干教师队伍。教师课堂”。学科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保证了人才培养的底线质量。

加强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结合双语教师培训的特点,改革大学英语课程,开发了一系列EOP(职业英语)双语教师培训课程。

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培养优秀教师。系统根据双语教师学历结构的特殊要求,设计开发了基础学科系列课程、学科英语系列课程、学科教学系列课程和综合素质提升系列课程,以及高与一线国际学校共同打造优质教育培训与教育实践。等实用系列课程,极具特色的二流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师范生的双语教育教学能力。

严格考核双语教师的资质。根据双语教师专业标准,结合我院双语教师培养过程,形成双语教师资格考核办法。同时,考核贯穿于双语教师培训全过程。只有通过考核的学生才能获得学校的双语教师资格证书。通过双语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下的全过程考核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打造实习+就业一体化平台,助力高质量就业。牵头成立长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委员会,牵头成立中国英汉双语教师网络联盟,牵头成立中国国际教育协同创新中心,采用大中小学联合培养模式,与百余户共同打造精英化、个性化、订单化、务实创新型人才。实习就业联动机制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就业质量。实习生和应届毕业生人数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需求之比基本为1:3。四五个雇主同时竞争一个学生。出席年度英中双语教师实习就业双选会。

据报道,截至2021年6月,14年来,长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约有1500名毕业生进入国际教育工作岗位。这些毕业生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国际学校、双语学校、国际部,极大地满足了基础教育双语教师的需求,其中80%成长为主任、国际院系教学骨干。 (整理/于明)

文章来源:《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网址: http://www.whcxbjyj.cn/zonghexinwen/2021/0813/1430.html



上一篇:推动融合创新 献礼建党百年2021国际英语教育中国
下一篇:《十件古物中的丝路文明史》璀璨丝路文明里,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投稿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编辑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版面费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论文发表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