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了上百所学校文化建设,总结出问题的对策

来源: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小学校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 设者的基地,是发展先进文化、传播先进文化的场所,同时,也是思想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阵地。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重视中小学校园文

中小学校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 设者的基地,是发展先进文化、传播先进文化的场所,同时,也是思想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阵地。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重视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确保先进的校园文化在基础教育中的先导地位,通过多种有效途径,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先进的校园文化意识。

一、确立精神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我们普遍能够感受到,在现实教育工作中,学校文化建设始终受“物质文化 ”建设思维定势的困扰,学校文化建设基本上是一种文化环境的修建、布置或文化活动的设计、展示。所有这些工作都具有表面性质,无法渗透到学生的精神之中,这就是为什么学校物质文化丰富了,却不能把幸福和愉快带给学生的原因。

学校的任何文化建设其核心问题应该是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只有当各种文化观念实现内化,变成学生的思想意识,校园文化才能够产生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说,精神文化是平衡物质文化和管理文化的重要手段,没有精神文化的渗透和作用,任何其他文化的作用都要受到极大的限制。我们必须在重视校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文化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这样我们不但可以规范学校的管理,而且也能给学生带来成长的快乐 。我们只有明确了精神文化建设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二、充分发挥校园物质文化感染和熏陶作用

校园物质文化景观是校园中各处可见的、有形的、自然的文化特征,它们显示在校园空间,体现一定群体的精神风貌、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校园物质文化景观具有某种强制力量,它们通过自身存在价值,让学生耳濡目染,在学生对校园物质文化解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展示学生独特的精神世界,而且也形成学生不同的精神世界 。

校园物质文化就是要让校园里的每一堵墙都能与学生 “对话 ”,利用校园艺术雕塑、宣传画廊、广播板报、文学社团等作用形式逐步渲染一种民族的爱国主义文化氛围,一种崇尚英雄、报国为民的文化氛围,一种勤俭为民、国家利益至上的文化氛围,使校园内到处都能洋溢着 高尚的文化情调 。说到底是在创设一种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即能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并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环境。为此,我们在办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人本主义精神,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校园里的每一处物质文化景观都蕴含一定的德育追求、道德规范、精神鼓励。当你走进学校,看到清新整洁的校道、各种富有人情味的标志牌、令人联想的主题雕塑、让人肃然起敬的各种锦旗奖牌、井然有条的规章制度等等,你会被所有这些庄严肃穆、蓬勃向上、催人奋进的气氛所感染。在这里,你会为富有文化韵味的“小草在休息,不要打扰它 ”、“花草树木 皆有情,攀折就是摧残生命 ”等草坪保护牌所打动,你即使想到草坪上去走,这时你的脚步会制 比你的前行。这种校园文化情调远比那些“禁止踩踏,违者罚款 ”的生硬言辞要有效的多,这就是校园文化的感染和约束作用在人心理反射的结果。在这种校园文化发达的学校里,人们的一切思想行为都能得到净化和升华。

案例解析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

在初次对沙洲中学进行考察时,该校的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从多年前建校之初就存在的香橡、银杏、紫薇,到后来各任校长陆续引进种植的罗汉松、龙柏、桂花、樱花、雪松、黄杨、合欢、红枫、樟树等,形成了学校独具魅力的自然景观。于是,在为该校提供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时,我们决定凸显“树文化 ”特征,为学校创造出极其鲜明的个性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我们确立了“树业 ”的核心理念,并作了两个方面的阐释,一是“大树下的基业”,意喻学校在大树的庇荫下蓬勃发展 二是 “建树一番事业 ”,意喻学校将树木与树人相结合,努力成就教育伟业。

同时,以这一核心理念为红线,我们展开了一 系列的理念创意。比如学校精神,我们的设计是“坚韧,扎实,高洁”,这三个词汇本可以作为树的精神的写照,我们在这里以树喻人,作为学校成员所应追求的价值取向再比如校训 ,我们的设计是“品直学芳”,“直 ”是树的品格,“芳 ”是花的风采,在这里同样以树喻人,激励全体师生为人正直、为学流芳。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也紧紧围绕“树文化 ”做文章。比如专辟一块空地作为“新生林 ”,在每届新生的入学典礼上都设计一项仪式以班级为单位种一棵树。这样,学生在校期间将伴随这棵树一起成长,而他们对学校的热爱也将形象地倾注于这棵树,甚至在毕业后他们也会常常回忆起当年亲手种下的树,也会对母校怀有深深的眷恋。另外,我们以树名对学校建筑重新命名,如将办公楼命名为“沃桑楼 ”,将教学楼命名为“灼桃楼 ”、“青枫楼 ”、“渡梅楼”,将行政楼命名为“秀松楼 ”,将图书馆命名为“纫兰堂”,将艺术楼命名为“折芳楼 ”等,这些楼名既有古典诗文的出处,又契合各个建筑的功能,力求将 “树文化 ”彰显得淋漓尽致 。同时, 我们设计的学校标志是将树形与人形有机结合,既展示该校“树木 ”的特征,又体现其“树人”的功能同时我们顺理成章地把绿色作为了学校的标准色。

文章来源:《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网址: http://www.whcxbjyj.cn/zonghexinwen/2021/0707/1340.html



上一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少数
下一篇:以乡土文化实践研究涵养中学生核心素养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投稿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编辑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版面费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论文发表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