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冯梦龙研究的文化考察(2)

来源: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其次,媒体传播承接了冯梦龙研究学术成果转化的重要任务,推动了冯梦龙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学术研究成果必须借助媒体传播实现创造性转

其次,媒体传播承接了冯梦龙研究学术成果转化的重要任务,推动了冯梦龙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学术研究成果必须借助媒体传播实现创造性转化,才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力。2014年,王凌的长篇论文《末世廉吏冯梦龙》被《海峡通讯》分两期(2014年第4、5期)全文刊发。随之,海峡文艺出版社编审、文艺评论家陈小培也在《海峡通讯》2014年第10期发表《廉吏冯梦龙的启示》。福建率先从廉政文化的角度研究冯梦龙,为全国廉政文化建设发掘了丰富的资源宝库。2015年,王凌先后发表《小议“无讼”》四篇文章和《冯梦龙实践“使无讼”的价值》等冯梦龙法治文化研究系列论文。2016年,王凌又撰写《冯梦龙司法实践及法制理念的当代价值》,在《光明日报》发表,推动冯梦龙研究取得新突破。这些学术研究成果通过媒体传播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冯学闽军”的生成与发展:文化有生力量

学术研究的人才与队伍建设,既是学术研究的根本保证与基本前提,也是区域文化建设的关键内容与核心要素。福建冯梦龙研究中形成并极具活力的“冯学闽军”,正是福建文化建设发展不可忽视的一支有生力量。

20世纪80年代以来,福建冯梦龙研究不仅有学术领军人物、有专家群体,而且有重大突破和影响力的学术成果,有让“冯学”生根发芽的平台与举措。

首先是学术领军者与专家群体。王凌是福建冯梦龙研究的领军人物。自从他开始撰写《寿宁待志》研究论文并在《文献》发表,就揭开了他研究冯梦龙的序幕。自此之后,王凌的生活与冯梦龙紧紧连在了一起,福建与冯梦龙的缘分也越走越近。

20世纪80年代初,冯梦龙在学术界尚未得到公正评价。王凌认为,应该正视冯梦龙“三言”的文学史地位。在他的积极策划、牵头组织下,1983年福建宁德成立全国首个研究冯梦龙的地方学术团体--闽东冯梦龙研究会。1984年,福建省作协召开“冯梦龙诞生410周年暨入闽任寿宁知县350周年纪念会”,王凌在会上提出:“在文学史上,是冯梦龙首次让市民阶层成为文学作品的主人翁,站在了文学舞台的中心位置。”陈小培认为,王凌的观点应该是迄今为止对“三言”及冯梦龙最准确的评价。1985年,全国首届冯梦龙学术讨论会在福建宁德举办。1992年,王凌出版了冯梦龙研究专著《畸人·情种·七品官--冯梦龙探幽》,并在全国学术大会上发表长篇论文《冯学研究七十年》,标志着福建“冯学”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阶段。“冯学”也开始成为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专门学科。自称“草根学者”的王凌,却被“冯学界”称为“冯梦龙的异代知音”。“这样的称呼,可谓恰如其分。”省作协原秘书长陈侣白说。

学术研究与学术观点的突破既要有领军者,还要有团结合作的专家群体。想当年,王凌仅仅30岁出头,他敢于对以《辞海》条目为代表的贬低冯梦龙的倾向挑战,阻力之大可想而知。如果没有郭风、许怀中、黄寿祺、陈侣白、薛汕、路工、段宝林、曾文渊等老一辈专家学者的支持,王凌是不太可能脱颖而出的。当然,在福建的冯梦龙研究专家群体中还有以福建师范大学齐裕焜教授为代表的高校团队,有以《海峡通讯》《福建论坛》为代表的媒体,有以海峡文艺出版社为代表的出版界同仁。

“冯学闽军”作为崛起中的文化有生力量,既要寻求不断突破,又要努力生根发芽。这也是把福建冯梦龙研究继续引向深入的唯一出路与基本要求。让“冯学”生根发芽,“冯学闽军”才能繁荣发展。正如王凌所说,“冯学”研究在不断突破中找到了自己的根,又在当代发芽,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华丽篇章。2015年12月,福建省冯梦龙研究委员会与福建江夏学院挂钩,在福建江夏学院设立冯梦龙文化研究所,成为全国高校首例。福建江夏学院创意与设计学院的师生从冯梦龙文化中挖掘灵感,设计开发了一大批冯梦龙文化创意产品。

推动冯梦龙列入福建历史名人:文化核心品牌

文化建设发展的基本任务与重要成果,就是实现从文化资源向文化品牌或文化优势的转化,让优秀文化真正成为民众修身养性的营养动力和国家民族的核心实力。福建冯梦龙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推动冯梦龙列入《福建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六大历史名人之一,实现了从文化资源向文化品牌的有效转化,让冯梦龙文化成为福建省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来源:《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网址: http://www.whcxbjyj.cn/zonghexinwen/2021/0818/1432.html



上一篇:《十件古物中的丝路文明史》璀璨丝路文明里,
下一篇:为科研人员“松绑” 为创新创造加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投稿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编辑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版面费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论文发表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