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

来源: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6-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要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一手独拍,虽疾无声”,我们要善于借嘴说话、借筒传声,不断扩大国际舆论朋友圈。高校有很多外籍教师和国际留学生,他们对中国的发展

要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一手独拍,虽疾无声”,我们要善于借嘴说话、借筒传声,不断扩大国际舆论朋友圈。高校有很多外籍教师和国际留学生,他们对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善意有更为切身的体会。帮助他们更加深入了解中国国情、熟悉中国文化、感知中国发展,有助于促进他们和中国人民心心相通,推动他们成中国故事的见证者、中国声音的传播者、中国形象的推广者。

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把握好“讲什么”的问题。中华民族具有讲好故事的丰富资源。五千年中华文明薪火相传、连绵不绝,孕育了取之不竭的故事宝藏;当代14亿中华儿女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创造着源源不断的故事题材。笔者认为,高校师生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应着力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人民。我们要讲清楚中国自古以来“亲仁善邻”的政治理念、“世界大同”的美好愿景、“和而不同”的文化特质,讲清楚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要讲好中国勇于承担国际义务、国际责任的故事,理直气壮向世界说明中国对全球的贡献,让世界知道,“中国好,世界才会好”。

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在中外人文交流中的作用,引导和鼓励教师、学生利用重大活动、重要节点和智库交流论坛等各种契机、各种平台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要适应国际舆论生态和媒体传播格局的新特点、新需要,努力培养专业扎实、外语娴熟、媒介素养高、胸怀天下、热爱祖国的国际化人才,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要善于用精准、恰切、新颖的语言。要用语言真实、生动、鲜活地讲述中国故事,坚持事实、形象、情感与道理的有机统一。要进行春雨润物式的文化濡染,循循善诱、引人入胜,让聆听者如品茗回甘,领悟故事深处的思想、话语背后的“道”,更好地读懂中国。切忌夸夸其谈、咄咄逼人,不讲策略、不注意方式。

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独特文化魅力的国家,既拥有5000多年璀璨文明的精华养分,也正创造当下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要讲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向世界阐释和宣介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传统文化;要讲好优秀当代文化故事,推动反映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文艺精品、文化成果走向海外。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夙愿,也是当代中国最精彩的故事。中国梦是理解当代中国的一把钥匙。要讲清楚中国梦是以人为本的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是与世界各国人民美好梦想息息相通的梦;讲清楚实现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

(作者分别系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语言大学讲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阶段性成果)

讲好中国故事,创新表达方式至关重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红色革命故事之所以能随着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走向世界,一方面因为红军的故事、长征的故事、延安的故事是国际社会感兴趣的,另一方面也因为毛泽东同志等党的领导人在讲述故事时,用的是“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

把握好“怎么讲”的问题,真实、生动、鲜活地讲述中国故事

要用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高校作为知识创新的中心,有责任加强理论研究,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使中国故事更好地被国际社会所接受和认同。要注意研究国外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受众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找准和外国受众的话语共同点、情感共鸣点和利益交汇点,精准择取故事素材和讲述方式。要根据受众群不同的心理诉求和关注点,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

把握好“谁来讲”的问题,打造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重要职能,具有人才储备、学科积淀等独特优势,是开展国际传播的一支重要力量。笔者认为,我们应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特色和优势,把握好“讲什么”“怎么讲”“谁来讲”的问题,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作出贡献。

文章来源:《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网址: http://www.whcxbjyj.cn/zonghexinwen/2022/0617/1774.html



上一篇:奉化地方文创资源开发及产品创新研究课题成果
下一篇:河南省文旅文创融合创新基地(洛阳)揭牌成立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投稿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编辑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版面费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论文发表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