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学院:“八个围绕”实现服务乡村振兴与学

来源: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6-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统筹谋划、高位推动,围绕乡村振兴布局顶层设计 一是面向县区开展乡村振兴产业技术培训。面向关岭自治县、紫云自治县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已完成培训200余人次。后续将与在

(一)统筹谋划、高位推动,围绕乡村振兴布局顶层设计

一是面向县区开展乡村振兴产业技术培训。面向关岭自治县、紫云自治县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已完成培训200余人次。后续将与在安顺其他县区开展涉农培训工作。二是将乡村振兴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乡村振兴”列入课程体系。将乡村振兴内容融入到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毕业论文中。围绕乡村振兴主题,开展第十七届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13支参赛队伍荣获省级荣誉。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纳入创新创业教育环节。编写乡村振兴通识课程讲义。开设《乡村振兴概论》公选课。三是将乡村振兴教育延伸到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在联合培养的研究生课程安排、论文选题等方面融入乡村振兴内容,提高研究生的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举办安顺市劳务协作与乡村振兴培训班,通过培训加强基层乡村振兴与人事人才工作能力建设。

一是强化平台引领。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相继获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2021年度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创新团队”“贵州省人文社科示范基地”等省级平台,团队中有2人被评为“学术先锋”。二是办好《安顺学院学报》“乡村振兴研究”专栏。该专栏2021年共刊发乡村振兴研究方面的论文20篇。三是积极推出乡村振兴论著成果。出版完成乡村振兴学术著作、科普读物、调研报告。省部级以上课题3项,高水平论文67篇,专著13部,在《光明日报》《贵州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5篇。四是打造“娄湖智库”平台。建强省级研究平台,培育乡村振兴新型智库,为政府建言献策。呈送咨政文章20余篇,13篇获省市领导签批。

一年来,安顺学院将五大职能与服务乡村振兴充分融合,实现了服务乡村振兴与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双线并进,同频共振。

美丽乡村。

把培训搬到田间地头。

一是成功举办高水平会议。依托中心平台举办“全国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研讨会”“贵州省屯堡文化年会”等3次高端会议。二是积极参加国际交流。通过参加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广西2021年度乡村振兴论坛等会议,积极为乡村振兴建言发声。全年围绕乡村振兴共举办学术讲座6场,合作交流1800人次。

一是打造生态文明特色品牌。学校绿色大学建设成效显著,入选贵州省第一批“节水学校”,被评选为全国“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荣获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单位。二是注重成果转化。开展生态文明科研研究,产出科研成果,将生态文明科研成果转化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服务。三是创新生态文明教育模式。将《生态文明教育》作为通识课写入2020版培养方案中;在安顺市污水处理厂、安顺市绿色动力公司等多家环保企业设立“安顺学院生态文明教育校外实践基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教学。学校荣获2021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2021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先进个人,省级节水型高校。学校通过对学生生态文明的教育,以期在未来将生态文明教育成果转化为毕业生践行乡村生态文明的具体行动。

(八)互学互鉴、互融互通,围绕乡村振兴增进合作交流

安顺学院乡村振兴产学园区挂牌。

参观乡村振兴成果展。

(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围绕乡村振兴强化人才培养

服务到田间地头。

一是服务农村产业革命。30余个乡村振兴产学研基地挂牌运行。4个“四新”“四化”专班、6个服务农村产业革命专班成果丰硕,面向基层开展实用技术培训2万余人次。做好农业咨询服务,录制电视栏目“致富之路”。二是服务乡村教育振兴。领办全省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点“关岭自治县第三中学”,开展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研究等交流合作,帮扶成效显著。三是为乡村振兴贡献“特殊”教育力量。发挥特殊教育办学优长,举办国培计划——特殊教育人才培训班,培训贵州省特殊教育教师394人。

一是形成党建引领服务乡村振兴三级联动机制。学校党委以党史学习教育,省委“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和教育厅“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系列活动为契机,在顶层设计中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学校重点工作进行战略部署;二级学院党委结合学科专业特点,负责制定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基层支部和师生党员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执行党委部署的工作任务,形成了全校师生围绕本职工作服务“乡村振兴”的新局面。二是建强服务乡村振兴队伍。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的四个方向负责人都是党员领导干部,其中1名是全省优秀共产党员。三是深入基层开展乡村振兴服务。选派优秀党员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深入帮扶村,服务乡村一线;组织师生党员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心心相依、伴你成长”项目;组织师生党员参与安顺乡村旅游的规划和从业人员培训。四是做实做好校农专班。成立“黔货出山”安顺学院电商运营中心,通过直播带货等形式,积极帮助紫云红薯、安顺山药、农家鸡蛋等农产品增加销量,助力农民增收。组织师生党员,特别是博士党员教师,深入紫云、平坝等县区,开展山药、红薯等农作物的品种改良,组织“三农”专业知识培训班,被贵州省农业厅遴选为“贵州省农民农训培育公益机构”。五是组织研究团队开展乡村治理研究。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根据需求,组建乡村治理研究团队,组织23名专家学者,面向贵州乃至西南地区开展乡村治理研究。

文章来源:《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网址: http://www.whcxbjyj.cn/zonghexinwen/2022/0614/1771.html



上一篇:传统,智创,复兴--2022传统手工艺创新与时尚论
下一篇:奉化地方文创资源开发及产品创新研究课题成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投稿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编辑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版面费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论文发表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