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翻案小说刈萱后传玉栉笥的文化创新(2)

来源: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临别之际,再会的证据各有不同。《郭挺之》中,因妻子已有身孕,提前给孩子起好名字作为日后相认的证据。《玉栉笥》中,马琴为塑造不沉溺于女色的

临别之际,再会的证据各有不同。《郭挺之》中,因妻子已有身孕,提前给孩子起好名字作为日后相认的证据。《玉栉笥》中,马琴为塑造不沉溺于女色的武士形象,而设定了繁光第二天便离开的情节,因此千引因一夜之情而怀孕,繁光是不可能知道。也就不能如郭挺之一样,提前给孩子起好名字。马琴通过这样的设定,也使得故事情节更加新奇跌宕,增加日后父子相认时的意外惊喜。同时,把诗集作为信物,是非常符合古代日本上层社会中男女之间用诗歌传情达意的传统。马琴通过这样细节之处的改编,塑造了繁光高尚的武士形象。

2.3 对故事结局的文化创新

《郭挺之》的结局是圆满的,即父子相认,正妻郑重迎接侧室青娘,妻妾互敬互让,共同侍夫,举家繁昌。中国古代实行一夫多妻制,丈夫在正妻以外,可以正式娶多房侧室。妻妾和睦相处于同一屋檐下,共同侍夫,彰显女子的美德。同时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大团圆结局的审美价值的体现。与此相对,《玉栉笥》的结局是,正妻嫡子均去世,父子相认后,繁光迎娶千引为后妻,挽回家运。这种结局也是马琴为符合日本武士读者层嗜好而进行的翻改。日本自12世纪末进入武家社会以后,武士阶层开始实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虽然也偶有置外妾的事,但一夫一妻的制度,比较严格地维持着,妻妾同室的事是绝对没有的。可以说,《玉栉笥》的故事结局,饱含了马琴明确的文化创新意图。

3 结语

马琴创作《玉栉笥》时,在主体情节接受《郭挺之》文本影响的基础上,能够结合日本文化元素对原著进行文化改造,在作品中融入日本特有的文化元素,进行文化创新,巧妙地塑造了高尚的武士形象,使得中国故事脱胎为极具日本民族文化色彩的读本小说作品。通过对《玉栉笥》和《郭挺之》的对比可见,中日文化之间不仅有很多相同点,还有存在差异,两者都带有各自民族文化文学等的特色。在中日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应该更加深入地探求中日文化间的关系,为中日文化友好交流的深入发展做贡献。

[1]中村幸彦.中村幸彦著述集第五卷[M].日本:中央公论社,1982.

[2]中村幸彦.中村幸彦著述集第七卷[M].日本:中央公论社,1984.

[3]天然痴叟.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百部·石点头[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文章来源:《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网址: http://www.whcxbjyj.cn/qikandaodu/2021/0517/1152.html



上一篇:中国创意写作的三个路径文学教育文化产业与文
下一篇:日本读本小说菊花之约的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投稿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编辑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版面费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论文发表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