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4)

来源: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培育大学文化、推进科学精神与人文艺术的融合为重点,以文化传承、文化塑造、文化育人、文化创新为手段,从精神、物质、制度、行为四个维度整体
、培育大学文化、推进科学精神与人文艺术的融合为重点,以文化传承、文化塑造、文化育人、文化创新为手段,从精神、物质、制度、行为四个维度整体把握、分步实施、系统建设,推进大学文化“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将高校的办学优势转化为文化传承创新优势,提升大学文化的凝聚力、辐射力、创新力和引领力。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还应当把创新涵育作为主要路径,以文化建设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工作实践,夯实并推进五个方面的重点环节与目标任务。一是弘扬优秀传统,加强精神塑造。应着力提炼大学精神、办学理念与治学文化,包括树立科学发展、追求卓越的大学文化发展理念,总结提炼出符合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大学精神传统、办学理念与治学文化,推动文化建设规划制定、平台构建和体系形成。二是坚持师生为本,建立发展模式。应着力建立尊重、关心和支持师生发展、成长的文化模式。建立这种模式,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师生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等得以全面提高。三是深化文化培育,营造良好环境。应着力营造和谐宽松的大学教育环境,建立崇尚人文、注重特色、学术为先、倡导创新和鼓励个性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全面提升。四是夯实载体手段,巩固阵地建设。应着力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坚持以师生为本,把软环境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升校园环境的文化含量与品位,蓬勃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一批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和文化品牌。五是创新体制机制,完善运行体系。应着力建立一套高效、务实的校园文化建设体制与运行机制。做到重在建设、注重积累、持之以恒,充分调动师生员工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多渠道集聚社会文化艺术力量,使大学文化内涵在深度融入国家文化繁荣发展的大环境中,不断得以传承、深化、丰富和发展。

缺乏人文艺术氛围的大学难以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

《世界教育信息》:

作为一所理工科院校的文化学者,您曾呼吁重视艺术在大学发展及文化育人中的功能及作用,能否就此具体谈一谈?

蔡劲松:我对大学文化及其建设相关问题的探讨,从一开始即来自实际工作的困境与思考,即今天的中国高校,到底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大学文化?如何才能推进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当下大学文化建设中,最缺乏生长活力的基因是什么?不能否认,当下中国大学,也包括不少国外大学,功利性的东西太多。焦急、浮躁、急功近利,在许多高校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我也天真而固执地以为,艺术,或许可以逐渐地改变这一现象并营造良好的大学文化生态。艺术不仅可以滋养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心灵,它同样也是滋养大学存在和发展的生命基因。

在我看来,大学校园中的文化、艺术预示着心灵畅想与人文关怀,而这种人文关怀满足着大学人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真实情感渴望。因为人文艺术,代表着人对自然、社会与生命的理性认知与情感寄托,或者说,人文艺术是映对于人们现实生存所需“物质生产”的一种创造性“文化生产”,或者是审美对象化的精神信仰。每一个现实中的人,生命中都天然地携带着人文与艺术的基因,对它的培育与滋润、开化与发掘,将使得生命更加生动、完整。可以说,人文艺术及大学公共艺术的传播,是大学文化系统中的一种特殊的审美意识形态,对于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对于大学文化创新发展、大学人个体人格健全和生命活力的张扬,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

八年前,我曾撰文提出“大学艺境”的概念:“大学艺境是指大学校园中固有的特殊审美韵味,那种融合大学文化演进过程中审美变迁与时代美感的综合氛围,即校园中公共的、文化的、纯粹的、艺术的境界。”实际上,大学艺境是大学文化场的特殊重要形态,即大学公共艺术场。公共艺术在大学文化场中无处不在,它以不同的方式和形态产生审美艺术效应,从而积聚形成大学校园中最具魅力、最有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场。大学艺境不仅仅是大学校园中美化的、艺术的环境,它还是一种新的理念和文化取向,是大学人的审美价值观,是超越大学文化历史传统和自然传承的文化发展观。提出大学艺境的概念,是为了更加鲜明地突出艺术及审美在大学建设发展中,特别是当大学的发展进程面临文化异化危机、面对现实的冲突与抉择时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大学公共艺术、大学人文艺术素养教育作为大学文化的“花朵”,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及抉择中,必将通过其建设和传播实践,成为这个时代影响大学及大学人发展的核心力量之一。在这个意义上,似乎可以

文章来源:《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网址: http://www.whcxbjyj.cn/zonghexinwen/2020/0907/339.html



上一篇:【学理书简】创新与局限:李瑾“美德-心智”学习
下一篇:强强联手,重磅出击!共建良币驱逐劣币的家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投稿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编辑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版面费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论文发表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