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技创新与人民“获得感”的增强

来源: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创新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发展战略的成败。”[1]科技创新早已成为
2,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创新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发展战略的成败。”[1]科技创新早已成为各国在综合国力中赢得优势、抢占先机的根本动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其中,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绿色、开放是发展的三个重要支点;共享是发展的最终目标。2,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召开承载着13亿人民的嘱托,人民“获得感”成为本次“两会”的关键词之一。深入理解人民“获得感”的科学内涵和必要性,正确把握科技创新对人民“获得感”的增强作用,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这三个维度出发,对探究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入理解人民“获得感”的科学内涵和必要性 人民“获得感”一词出现在《建议》中:“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3]当前学术界对于人民“获得感”一词的界定尚无定论,更多的是对于这一概念内容的展开和诠释。笔者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人民“获得感”加以诠释。 (一)人民“获得感”的科学内涵 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的理论》中提出人有不同层次的需求,从初级层次的需求逐渐进化到较高级层次的需求。笔者认为,人民“获得感”则是由生理需求“获得感”向自我实现“获得感”的逐渐过渡与实现。 第一,生理需求是人最基本、最初始、最明显的需求种类,若无法满足这种需求,将对人的基本生存构成极大的威胁。正如马斯洛所说:“如果一个人极度饥饿,那么除了食物,他对其他的食物毫无兴趣。”现代社会,人们的生理需求“获得感”则涵盖基本需求“获得感”和公共需求“获得感”这两方面。 基本需求“获得感”是满足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不同时代的人对基本需求的“获得感”存在满足水平和质量的差异。当前我国,人民收入、生活水平与质量都得以提高,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正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步前进,对人民基本需求“获得感”的满足程度提出新的高度。公共需求“获得感”指全体社会成员对共同需求的满足,诸如医疗、教育、环境、安全、交通等。满足人民的公共需求“获得感”表现在解决或改善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 第二,自我实现“获得感”是人在发展过程中最高级的需求种类。马斯洛这样描述自我实现:“一种想要变得越来越像人的本来样子,实现人全部潜能的欲望。”在满足生理需求“获得感”后,人们渴望实现自我价值。正如,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以“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4]P104作为终极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人的自我实现与全面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二)人民“获得感”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社会变化日新月异,人民“获得感”也与时俱进,更强调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人们期待更完善的保障体系、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高的人均收入、更好的教育等切身实际的利益。因此,增强人民的“获得感”更贴近民生、 体贴民意。 1 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相一致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5]P104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最重要的力量。因此,社会发展最有发言权的人便是人民群众,我们要将人民“获得感”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一面镜子,由人民群众来评判。无法满足人民“获得感”,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办事情也就失去意义。重视人民的首创精神,将实现人民“获得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 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相一致 邓小平同志早在 1992 年的南方讲话中, 就曾概括过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目标始终贯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预计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国内生产总值可达17万亿美元左右,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的发展都向更高的阶梯迈进,人民“获得感”在这一伟大目标实现的同时,正逐渐地得到满足。 3 与共享发展理念相

文章来源:《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网址: http://www.whcxbjyj.cn/qikandaodu/2020/0907/332.html



上一篇:价值人生从价值阅读开始
下一篇:全球化语境中文化认同的现实考验与建构策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投稿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编辑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版面费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论文发表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